年轻人为买打折食品半夜三更“拼手速” “剩菜盲盒”想吃要靠抢?

发布时间:2024-11-02 00:43:49 来源: sp20241102

  5.9元可买价值15元的寿司卷;7.9元可以买3份包子;原价43.6元的面包17.9元就能到手……近日,一种叫做“剩菜盲盒”的食品销售方式悄然兴起,因被贴上“省钱、有趣、环保”的标签而备受年轻人追捧。记者调查发现,“剩菜盲盒”随机性大、无法更换,导致购买者感受不一;一些“剩菜盲盒”还存在日期标注不明、口感欠佳等问题。

  记者体验

  上5个闹钟蹲两天 终于抢到一个

  “剩菜盲盒”并非真的剩菜,而是商家将临期或当天打烊前未售完的食物随机组合打折出售。在一款售卖“剩菜盲盒”的小程序上,入驻了不少知名商家和连锁店,包括烘焙、轻食简餐、卤味熟食、鲜花、零食小吃等品类。不同商家的盲盒上架时间不同,每天有多个时间点,还有的零时开抢。

  记者在小程序上订阅了5家面包店的“剩菜盲盒”。当手机弹出开售提醒,马上点开下单页面,没想到盲盒已经被抢光了。页面显示,一家面包店售卖的11.9元和19.9元两种“面包盲盒”,在一两分钟内就售完了。记者仔细研究每家店上新的时间,分别设置了零时5分、7时15分、10时5分、10时13分、11时10分的5个闹钟,在各家店上新前5分钟“蹲点”。即便如此,一些盲盒在上新后,只要付款速度慢一点,也是秒没,尤其是连锁品牌的烘焙店更加难抢。

  “蹲点”两天后,第三天凌晨零时10分,记者终于在一家面包店抢到了一份17.9元的“面包盲盒”,并于当天19时30分到店取货。出示取件码后,店员从货柜上拿出一个封好口的袋子。打开袋子,里面是4个面包,对应店内的货品标签分别是:11.8元的巧克力卷、12.8元的土豆热狗和两个9.5元的肉松卷,总价43.6元,相当于打了4.1折。

  店员说,在没有“剩菜盲盒”之前,当天没卖完的面包都会报损处理。“以打折促销的方式,既能处理临期食品,还能减少损失。我们每天上架3份,一般都是刚上线就被抢没了。”

  声音

  ●划算是最大优点

  “三四个面包才十几块钱,只花了原价三分之一的价格,这两天的早餐都有着落了。”在面包店取盲盒的张先生已经是第3次下单了,在他看来,划算是“剩菜盲盒”的最大优点。

  ●享受瞬间的惊喜

  有人追求的是拆盲盒那一刻带来的惊喜感。“不浪费食物的理念很吸引我,而且也满足了我喜欢开盲盒的心理。”市民何女士说。

  ●太随机都不爱吃

  有人热衷的同时也有人直呼“踩雷”。顾女士近日购买了一个面包盲盒。“开出4个面包,全都是我不爱吃的硬欧包和咸面包,在冰箱里放了好几天后还是扔了。本来买的初衷是减少粮食浪费,但拆到不喜欢的口味后,反而造成了‘二次浪费’。”顾女士无奈地说。

  问题

  ●不支持订单备注

  记者发现,在小程序上购买“剩菜盲盒”时不支持订单备注。一家面包店的店员告诉记者,每天装进“剩菜盲盒”里的面包随机性很大。“有的顾客现场打开盲盒,看到有自己不爱吃的会提出换一换,但盲盒的规则就是这样,不允许更换。”

  ●不提供购物小票

  随着“剩菜盲盒”日渐走红,消费者的吐槽也多了起来:“盲盒里的面包很干很硬,像是放了几天的样子,再也不会买了。”“丸子一尝就知道不新鲜了,吃起来特别硬。”诸如此类的差评不断出现,也引发了消费者对“剩菜盲盒”质量的担忧。“商家不提供购物小票,食品就装在开着口的纸袋子里,也没有标生产日期和保质期,总感觉差点意思。”市民何女士说。

  ●保质期模糊不清

  记者下单体验了朝阳区一家熟食店的19.8元的“剩菜盲盒”。打开包装袋后,里面也没有任何购物小票,装有食物的塑料盒上贴着手写的价签。记者问这些熟食是哪天生产的,保质期到哪天,店员含糊地说“能放个两三天吧”。

  观察

  一些商家借机推广新品

  记者注意到,部分商家的“剩菜盲盒”里并非都是“剩菜”。部分面包店从早上8时至晚上9时都可领取,盲盒里的食品售价与店内商品原价也相差无几;某甜甜圈店售卖“早上盲盒”,食品也是当日新做的;还有的“饮品盲盒”甚至是当场做的。“感觉有的商家并非为了清库存、避免浪费,而是在借助‘盲盒潮流’推广产品而已。”市民陶先生说。

  中国食品产业分析师朱丹蓬认为,所谓“剩菜盲盒”是利用年轻消费者喜爱的盲盒形式对商品进行清库存,部分“剩菜盲盒”使用的是临期食品,在完全密封的情况下,这类食品里的细菌数量不好把控,因此有一定食品安全风险。盲盒的形式决定了消费者很难提前了解产品具体信息,使得产生消费纠纷的概率也会变大。

  本报记者 褚英硕 实习生 孙铭瑛

  来源:北京晚报 【编辑:曹子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