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斗的青春 成长的故事

发布时间:2024-06-18 21:31:50 来源: sp20240618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青春故事。走进一个个青春的故事,感受他们的热爱与坚持,体会他们的勇敢与担当,见证他们的思索与笃行……那些跋涉的汗水,凝成了闪光的日子,那正是奋斗的青春、成长的故事。青春路上,每个坚实的脚步,都值得鼓掌。

  ——编  者  

  

  绽放闪光的青春

  葛  竞

  “那份在我青春里绽放的美好,又化作一颗颗种子,播撒在更多青春的花园中。”

  青春是人生足迹里浓墨重彩的一段,一路上有鲜花,也有荆棘,有阳光,也有风雨。

  人们常常会感叹:宝贵的青春之路上,该怎样留下无悔的脚印?

  讲述自己的青春故事,我不由得想起一个词——闪光。

  青春时,打开胸怀,仰望天空,在群星闪耀中游目骋怀。

  青春时,在曲折路途中找到航灯,不彷徨、不迷路。

  青春时,厚积薄发、稳步前行,绽放由内而外的人生光彩。

  而青春的序曲,总是从童年开始。

  我从小就喜欢阅读和写作。小学一年级时,我在日记本上写写画画,把脑袋里的灵感变成好玩的故事。到了三年级时,我已经写了上百个故事。我从中选出自己最满意的一篇,成功地发表在杂志上。我记得十分清楚,故事的名字叫《浮冰上的小鹰》。一只刚刚破壳而出的小鹰,被一阵狂风从巢里卷落到结满了冰的湖面上。正是初春时节,冰面慢慢融化,小鹰却还不会飞,随时都有可能落到寒冷的水里。它没有放弃求生的希望,一次次拼命扇动翅膀尝试飞翔。从寒冷的深夜直到次日黎明,小鹰终于歪歪扭扭地展翅高飞,飞向了自己的未来。

  现在回想起这篇小故事,就像在讲述我自己的青春经历:在压力中找到动力,沉下心来,不畏艰难,总会起飞。

  少年时的我一直坚持写作。小学六年级我就出版了自己的第一本童话集,还得了不少写作方面的奖项。但是上了高中后,我面对着前所未有的压力,学业负担很重。如果继续投入精力在写作上,会不会顾此失彼?父母也劝我暂停写作,专注学习。

  上高三的时候,我做了一件大胆的事情,开始创作自己第一部中篇小说《魔法学校》。作品中,有个性鲜明的老师,妙趣横生的魔法课,教室里藏着令人惊喜的奇妙世界。身处繁重学业中的我,把幻想出来的学校模样写进了故事里。当然,我给自己定了一个严格的规矩:写作的同时,一定不能把学习落下。

  深夜,我常常是复习完功课,才打开笔记本,开始写小说。写作像是我的“小甜点”,让我在压力中透口气。这段又苦又甜的经历,让我发现了一个秘密:压力也能成为动力,困惑也能触发思考。当写作成为开启心灵之旅的通道,便不会让人感到疲倦,相反会给内心注入无限的活力。花费了不少课余时间写作的我,学习上反而更专注了。为了更好地写作,我向父母提出,大学想考艺术院校学习写作,他们很吃惊。但我却很坚定。考艺术院校又要多一次考试,复习的负担更沉重了。可我的心却轻快起来,身上都是干劲,眼前的困难就不算什么了。

  经过漫长而艰苦的备考,终于迎来了决战时刻。我顺利地进入了北京电影学院学习。2001年,我又成为中国作家协会第六次全国代表大会的代表,那时我二十四岁。

  我既兴奋又紧张。那些以前只是在书本上看到的名字,现在成为出现在身边的人。在我的人生中,这无疑是个难忘的时刻。作家们来自各地,人生经历各不相同。与他们交流,让我对于写作的意义和美好有了更深的体会。我也得到了很多作家前辈的鼓励。与此同时,因为年轻,我被许多参会媒体关注,这让我有了更多机会去表达自己,也让我有了梳理自己写作经历的机会。现在回想起来,大家关注我,更多的是因为我是一名很年轻的作家,身上带着青春的气息,对我的青涩和懵懂也就多了几分宽容。

  记得有一次和一位年少成名的作家聊天,他说,曾经自己在参加各种会议的时候,都是最年轻的那个,但现在已人到中年,青春不再。那一刻,我忽然意识到青春的另一面:它让人羡慕,引人关注,纯净美好,蓄势待发;但青春也稍纵即逝,如枝头绽放的春花,如捧在手心的细沙。如何把握好人生中的这段重要时光,无愧于自己的未来?

  唯有在大千世界里寻找前进的方向,在重重困难面前坚韧不拔,在千变万化中坚持内心的热爱,才能成就闪光的青春。

  青春的闪光是可贵而美好的,然而,此后的人生更加漫长。如何持续发光,进而把这种光与热传递给更多的人,更是一道需要深思熟虑的人生考题。

  大学毕业后,我成了儿童文学作家,同时,也是一名教写作的大学老师。我通过自己的笔,把文学的美好带给孩子们,也通过自己的课堂,把写作的方法传递给更多年轻人。那份在我青春里绽放的美好,又化作一颗颗种子,播撒在更多青春的花园中。

  如今回首,我欣赏当年自己的青春与朝气,也欣慰自己一路走来的坚定与坚持。

  人生仿佛一列永不停歇的列车,一路隆隆向前。当行驶过青春这一站时,向外眺望,你不仅会看到窗外美丽的风景,窗中也映出了那张属于你的、洋溢着青春的脸。

  愿此刻每一个正拥有青春的年轻人,都充满活力、自信、热情,青春都能闪闪发光。相信每一个不畏艰难、勇往直前的年轻人,一定能绽放闪光的青春。

  

  从热爱出发

  海  漄

  “就像父母曾为我做过的一样,我希望他能够成为一个有热爱、有坚守的人。”

  4月中旬的深圳已经开始炎热起来。清晨,坐到座位上,让空调的凉意为身体和大脑都上足发条。于我而言,这样的生活已经持续了接近十二年。这十二年里,我的人生似乎循规蹈矩,但又好像发生了很多事情。不变的,是对于科幻写作的热爱。

  深圳是一座移民城市,因为地理和交通的原因,成为潇湘子弟外出工作生活的目的地之一。我也是这当中的一员。在我的记忆中,故乡是一座充斥着工业气息的小城,那里有高耸的烟囱和水塔。父母都曾是企业职工,印象中他们朝九晚五,加班不多,却依然没有太多时间陪伴我。上学时,我会在中午前往奶奶或者外婆家。但到了寒暑假,如何安置一个调皮捣蛋的孩子,便成为父母所面临的巨大难题。父母虽然只有高中学历,却有着朴素而正确的认知——多看看书总是好的。于是,离家不远的书店成了我最常去的地方。虽然书店里的人并不算少,但与我年龄相仿并且独自一人的孩子,可以说是绝无仅有。我孤独却自由,靠着单纯的热爱,在书海中流连忘返。

  父母并不给我圈定阅读的范围。现在想想,还留有记忆的作品包括童恩正的《珊瑚岛上的死光》、刘兴诗的《美洲来的哥伦布》、汤素兰的《阁楼精灵》……也许,我自小便表现出了对于幻想的热爱,不太喜欢纪实类作品。当然,那时的我认为,自己所看的故事都是真实发生过的。我也不知道,在这其中,还有一类被归于“科幻”范畴。我更想不到,在未来,它将陪伴我很久。

  如果说少年时对阅读的热爱让我获得了什么,我想应该是自由。我的阅读,看似无拘无束,却为我在一片喧嚣中支起了一座玻璃房,我在其中自得其乐。

  2003年上初中时,我读到了刘慈欣的科幻小说。从此之后,我正式确定自己对“科幻”的特别偏爱,成为一个“科幻迷”。但每月一期的杂志完全不能满足我,我执着地搜寻着当时市场上出版的一切科幻书籍。

  渐渐地,我走上了很多科幻迷都会选择的路,开始尝试写下自己的故事并投稿。一开始并不顺利。直到2011年,我在《走近科学》的启发下写成的《惊情喀纳斯》,才在《今古传奇》——一本非科幻杂志上发表。很快我迎来了毕业,在初入社会的忙碌中,我一度放弃了写作。当时间来到2016年左右,工作生活等一切游刃有余后,我重新捡起了写作。当我们一直热爱着什么时,就会发现,终有一天,我们能够与它再次相遇。

  那座“玻璃房”还在,我必须不断用条条框框支撑它、稳定它。这些框架就是自律。于是,白天,我在现实世界中埋头工作,在这座繁忙庞大的城市中穿行,不自觉地加快脚步。夜晚,我放下满身疲惫,投入到自己所热爱的事业中去,在动笔、收笔和发表时收获快乐。“美妙的人生,在于迷上了某样东西。”这是《球状闪电》中,陈博士的父亲留下的遗言。去年,我的那道“闪电”出现了——我获得了“雨果奖”,它照亮了我有些茫然的脸。然而,强光过后,一切如故。我还是我,那个因为热爱、努力挤出时间写作的“业余作者”。

  同样在去年,我有了一个全新的身份——一个可爱孩子的父亲。一年多来,我看着他长大,渐渐褪去婴儿感,学会走路蹦跳,学会叫爸爸妈妈,不得不感叹生命的神奇。在孩子一周岁时,我的第一本短篇集《海漄怪奇故事集》出版了。我曾经不无得意地想,以后要给孩子读爸爸写的故事。但是,当它真正如孩子一般诞生时,我的想法变了。未来,等孩子长大后,我可以给他些什么?也许没有非常富裕的物质条件,我写的作品他也可能不喜欢,但我希望,自己能毫无保留地支持他的选择,支持他的热爱,为他提供一个安心的后盾和港湾。就像父母曾为我做过的一样,我希望他能够成为一个有热爱、有坚守的人。

  明代徐霞客曾在游黄山时写道:“初四日,兀坐听雪溜竟日。”山下攘攘,他却独居山间,整日静听大雪融化。

  愿我们都能找到自己的热爱,用自己热爱的方式度过此生。

  

  青春的力量

  南飞雁

  “我也会用写作继续前行,让这种青春的力量伴随我一路走下去。”

  前些日子,参观中国新诗版本馆,看到了馆藏的一本1998年出版的《苏金伞诗文集》。循着目录,果然找到了那首我最喜爱的诗。这首诗作于1992年2月27日,那一年苏老八十六岁。

  苏老在1997年去世。据文友们回忆,苏老高龄体弱,晚年作品中,许多都是由本人口授、助手记录整理而成。我曾经不止一次地企图穿越到那一个个瞬间——当苏老或缓缓、或激昂、或深情地口授这首诗之际,他是什么样的状态?

  我想答案只有一个——不老。

  苏老不老。其实非但苏老,在我看来,前行者都不老。

  河南文坛有个说法:“一把金伞,两个园丁。”前一句说的自然是苏老,后一句说的是两位德高望重的“园丁”般的老人——于黑丁先生和何南丁先生。两位“园丁”都是高寿。于老是参加过延安文艺座谈会的老作家,于2001年去世。那时我还在郑州大学读书,是个一心要从事写作的年轻人,无缘得见于老。何老是河南当代文学的重要亲历者和领导者之一,创作生涯长达六十余年。上世纪80年代,他担任河南省文联党组书记、主席,亲手发掘、提携了一批河南文学的中坚力量。那些曾经是农民、工人、教师、记者的文学青年,经何老调入文学岗位,后来都成为河南文学的代表人物。后生如我,在2001年出版了第一部长篇小说,何老参加了我的作品研讨会。少作不成熟,可供指摘的地方很多,会上,前辈老师们的善意批评让我面红耳赤。何老最后发言,他的一段话让我铭记至今:“年轻人狂一些怕什么,我都整七十岁了,还觉得自己年轻,还能时不时狂一狂。”这对当时刚刚二十一岁的我而言,是一辈子都忘不掉的,是想起来就要红了眼圈的。那是我跟何老的第一次见面,这一面,奠定了何老在我心中的特殊位置,也勾勒起何老在我心中的形象——不老。

  何老不老。何老总是青春。

  后来,我作为晚辈后生,也开始参加文学活动。2004年,我参加了河南作家西部采风团,带队的是李佩甫先生。那时我是个毛头小伙子,什么都不懂,只感到兴奋。晚上在火车站集合,何老也赶了过来。见我在,他笑着跟我说:“甘肃新疆可好玩得很呢,你得好好玩,也别光顾着玩,多跟老师们学,也别光顾着学,更得好好玩。”一晃二十年过去了,现在想想,何老哪里是让我“玩”,分明是让我好好去感悟。我在一旁,看着何老在团员们的簇拥下,不时地开怀大笑,讲他当年去西部两省游历的事,叮嘱大家哪些地方一定要去看,哪些美食一定要去品尝。那个样子的何老,怎么会像是一位七十多岁的老人呢?整个晚上,何老唯一一次流露出慈祥老人的状态,是在大家准备进站的时候,他拉我到一旁,悄悄叮嘱道:“整个团里你的年纪最小啊,多干活多跑腿,多照顾大家。”

  2011年,我第一次参加中国作家协会全国代表大会。何老也在河南团。我们白天开会、讨论,晚上一起在餐厅就餐,或是结伴聚会畅聊。我是不折不扣的小字辈,认识的师友不多,晚上常常是一个人待在房间里。何老心细如发,见我总是落单,就主动拉着我参加各种聚会。跟人介绍我时,总有很多鼓励之辞,让我如坐针毡。聚会中的何老更是青春焕发,没有一点架子。在座的人一起哄,何老便慢悠悠地唱起他的拿手歌曲《莫斯科郊外的晚上》或《三套车》。回宾馆的路上,我陪何老散步,何老跟我讲他年轻时的事:讲他十九岁的时候,跟五四时期的著名诗人徐玉诺先生成了同事,他会捋着徐先生花白的长须,两人相视而笑;讲他二十五岁的时候,写出了《检验工叶英》,在第一次全国青创会上被研讨,排在短篇小说的第一位……

  那一年,何老整整八十岁了,走路已不能太快,但是很稳,一路上讲起话来抑扬顿挫。恍惚之间,我觉得走在身边的并非一位老人,而是年龄相仿,甚至是比我还小的一位同道。在他身上,有过青春,有过摧磨,但摧磨来了又走了,可青春来过就不曾再离开。他总能用青春的力量去抵抗摧磨,他总也不老。

  何老不老,我以为,是因为前行者不老,前行者总是青春。从前辈们的文字间,从前辈们的风范里,从前辈们一直前行的脚步中,我确信了青春的力量。在我迈入中年之际,我也会用写作继续前行,让这种青春的力量伴随我一路走下去。

  

  担当中成长

  李晓晨

  “我终究能承担起一个家庭的重量,这一切发生得缓慢却坚定不移,连我自己都未曾察觉。”

  几乎还没反应过来究竟发生了什么,我已经身处摩肩接踵的医院里,周围菜市场一般熙熙攘攘,队伍绵延几十米一直排到大门口。从门口望出去,大朵大朵的白玉兰正在庭院中怒放,它们盛开得如此热烈,给这嘈杂拥挤的地方带来难得的光亮。正午时分,玉兰树下挤满了看花的人,阳光热烈、慷慨地洒落在人群里,我从他们中间穿过。一些人站着,一些人坐在轮椅上,或是躺着——他们不知道,此时此刻,我是多么一往无前又多么焦虑无措。

  今年4月,母亲第一次来北京小住,其中,二十多天是住在医院里。几个月前,我和她都未曾想到,春节假期后竟然以这样的方式重聚。开头就是一连串的检查:抽血、CT、核磁、超声、心电图……起初,母亲保持着一以贯之的刚强,那种属于“母亲”的独当一面,努力吞咽下含有各种营养的饭菜,克服腿脚的软弱坚持运动,详细回答医生护士的询问,从一只羊数到上千只再数回来,只为了获得五六个小时的睡眠。不过,随着手术的日益临近,一切迅速发生了改变。她从白天到黑夜都躺在床上,不肯动弹,不想看见医生、护士、病友,也不想看见自己,只有在我来医院时才有几分活力,能勉强在走廊里溜达几圈。一种力量正从她的身体里抽离。而我,则似乎在瞬间获得了某种力量,逐渐变得沉稳、坚强,仿佛有了山川大河的模样。

  对所有住在医院的人来说,时间显得严格而漫长,二十四小时共计一千四百四十分钟,每个刻度都包涵确定的指向。清早6点,护士走进来测量体温血压。7点,医生们开始查房。我会在他们走到六十床时,恰到好处地提出个把问题,然后小心翼翼地记在手机备忘录里——虽然没有什么实质意义,可不问又觉得不踏实。等到9点,几个黄色白色的药袋就挂满了输液架。我抬起头仔细辨认上面的字,猜测它们如何进入人体发挥神奇的作用。恍惚中,好像回到了儿时发高烧的那个夏日,小小的我躺在病床上哭哭啼啼,母亲用凉毛巾一遍遍擦拭我的额头,瞅准时机灌下杯甜甜的蜂蜜水。

  这一次,换我揽过她的肩头,跟在医生身后飞奔到手术室门口。手术床长脚一样跑得飞快,生怕让人追上。等再见到母亲,已经是四个多小时以后。“听见我喊‘妈妈加油’了吗?”我问。“当然听见了。”她说,“我也冲你喊了句‘加油’呢。”这句话我没听见,那会儿早就哭得有些慌乱,然后站在手术室门外想象着无数个画面。

  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压得人喘不过气来。手术室最外层大门洞开,偶尔走出来一两名医生,飞快地推出盖着同样绿色被单的患者。我想走到椅子那里坐会儿,两条腿却生根一样没法动弹。又有医生出来巡视一番,喊出几个名字。等在门外的人们迫不及待地迎上去,既渴望得到消息,却又害怕这消息和自己有关。我也同样害怕,但又告诉自己必须扛住。

  从什么时候开始,我们不得不走向生活的前台,长出一副看起来很坚硬的钢铁铠甲?

  十三年前,我硕士毕业后一心一意要来北京工作。彼时,我不知道自己将遇到谁,也不知道将解答什么样的人生课题。在没和生活劈面相逢的时候,我拥有无所畏惧的勇气。而这勇气在十几年间让我一点点改变,终于可以假装若无其事地站在手术室门外。

  母亲看着我,在这个城市,她的眼睛里只有我的影子。

  我无师自通地开始安排母亲的生活,一日三餐,衣食起居。其实也不难,这十几年怎么过,眼下的日子还是怎么过。柴米油盐,谁又生来懂这些?几十年来,母亲就从一个曾经烧糊了锅底的女孩,变成可以为别人遮风挡雨的人。父母注定慢慢衰老,我们相处的时间有限,这是一件无法改变的事情。唯一值得安慰的是,我终究能承担起一个家庭的重量,这一切发生得缓慢却坚定不移,连我自己都未曾察觉。

  “你有想到过女儿这么靠得住吗?”有人问母亲。“怎么能想到呢?”她说,“过年的时候,她还是个赖床到中午、等我做好饭端到桌子前的丫头啊。”

  

  版式设计:张芳曼

  《 人民日报 》( 2024年05月03日 07 版)

(责编:李昉、李依环)
人才市场--中国创业投资网(www.wineast.com)
招聘职位展示 | 今日最新招聘 | 人才库 | 发布招聘 | 发布求职 | 马上登陆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才市场  
人才市场查询 企业招聘 人才求职 
 
更多招聘...
  招 聘 职 位 公 司 名 称 工作地点 招聘人数 月 薪
澳大利亚羊毛加工厂招工 东恒劳务派遣有限公司 山东 50人 面议
澳大利亚汽车工厂招工 东恒劳务派遣有限公司 大洋洲国家 50人 22000元
澳大利亚水果采摘工 东恒劳务派遣有限公司 吉林 50人 22000元
澳大利亚手机组装厂招工 东恒劳务派遣有限公司 大洋洲国家 50人 25000元
悉尼大型国际俱乐部 东恒劳务派遣有限公司 大洋洲国家 50人 25000元
澳大利亚第一大钢铁厂招工 东恒劳务派遣有限公司 山东 50人 25000元
澳大利亚护林员 东恒劳务派遣有限公司 山东 50人 25000元
澳大利亚玩具厂缝纫工招聘 东恒劳务派遣有限公司 山东 50人 25000元
澳大利亚美容会所招工 东恒劳务派遣有限公司 山东 50人 25000元
澳大利亚农研所招工(蔬菜 东恒劳务派遣有限公司 山东 50人 25000元
澳大利亚服装厂招工 东恒劳务派遣有限公司 江苏 50人 25000元
澳大利亚康复中心招工(按 东恒劳务派遣有限公司 山东 50人 25000元
澳大利亚干洗店招工 东恒劳务派遣有限公司 山东 50人 25000元
澳大利亚环境美化招工 东恒劳务派遣有限公司 吉林 50人 22000元
澳大利亚酒店招工 东恒劳务派遣有限公司 山东 50人 25000元
澳大利亚乳制品加工厂招工 东恒劳务派遣有限公司 山东 50人 25000元
澳大利亚畜牧场招工 东恒劳务派遣有限公司 大洋洲国家 50人 25000元
澳大利亚注塑厂 东恒劳务派遣有限公司 山东 50人 面议
澳大利亚农场招工 东恒劳务派遣有限公司 河南 50人 25000元
澳大利亚建筑公司招工 东恒劳务派遣有限公司 山东 50人 25000元
澳大利亚皮制加工厂招聘 东恒劳务派遣有限公司 天津 50人 25000元
澳大利亚啤酒厂招工 东恒劳务派遣有限公司 山东 50人 25000元
澳大利亚肉食加工厂招工 东恒劳务派遣有限公司 江苏 50人 25000元
澳大利亚铁矿招工 东恒劳务派遣有限公司 江苏 50人 25000元
业务员/业务代表 西安瑞银机电工程有限公司 陕西 8人 面议
 
· 喻先生 先生 英语
· 关先生 先生 机械自动
· 张先生 先生 医学
· 王先生 先生 工业与民
· 李女士 女士 税务
· 全先生 先生 影视编辑
· 旷先生 先生 市场营销
· 火先生 先生 经济管理
· 白先生 先生 asd
· 朱先生 先生 计算机科
 
  最新培训



 投资市场 |  商业机会超市管理 |  创业板市场  | 连锁加盟 | 文章专题 欢迎各类合法网站申请友情链接!
 

 

关于我们 - 免责条款 - 会员助手 - 网站地图 - 广告业务 - 查看日历 - 邮编区号查询 - 联系方式 - 友情链接
Copyright(C)  中国创业投资网 版权所有  E-mail:wineast@wineast.com